|
上海摄影人 | 胡杨的《上海人家》时间:2018-02-11 上海人胡杨,曾被分配进工厂工作一个月,就知道自己当不了“好”工人。后来到艺术院工作,不习惯朝九晚五的坐班制。又到电视台去工作,领导分配的选题,觉得无聊。上报的选题,领导觉得有意思,但是审查通不过。后来和朋友合伙开广告公司,自己又开过影视传播公司,发现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不具备在中国大陆经商的素质。最后还是选择当自由艺术家,三十多年摄影资历久远,“上海影像三部曲”——《上海人家》、《上海弄堂》和《上海青年》摄影集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而真正使其立足的,则是《上海人家》—— 胡杨的《上海人家》至少有两种解读的可能:上海人家和胡杨看到的“上海人家”。 胡杨-上海人家 从300多幅照片中几经提炼精选出来的画面,的确构成了21世纪上海人家的真实写照:从最为豪华的生活设施到一地鸡毛的琐碎空间,从自足自乐的神态到无可奈何的镜头注视,生活在上海屋檐下的芸芸众生在这里集体亮相——多看几眼就会令人百感交集。正如胡杨所说,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是一份当今“上海人家”的影像档案资料——不过还需要几倍甚至更几十倍努力的不断充实。这些图像打开了一扇门,从这里进去,走入客厅,绕过书房,进入卧室,或者就是直接面对方寸之地的一片狭小空间,我们都能看到上海人家的丰富多彩,看到上海人独有的生存智慧。其实每一个家都是一个独立的天地,都有一段或荡气回肠、或愁肠百结的故事。静静地面对画面你可以读出其中的一些情节,然后加上想象的力量,完成对上海人家的未来展望。海纳百川向来是上海兼容并包的“海派”胸怀,读完这些照片,也许就会对上海有更为刻骨铭心的认识。 然而这是一位摄影师看到的上海,是胡杨带给你的“上海人家”,因此必定会有摄影师的影响力在其中。诚如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苏珊·桑塔格所说:“在这个社会里,摄影师的实践是一种外来的侵入:摄影师只能是一个观察者。”胡杨在他踏入每一个家庭的刹那,就已经用他的目光为这些照片做出了定位。因此我们在胡杨的“上海人家”中,还可以读出一位关注上海生存的摄影师的心态。也正如胡杨所说:这批照片从社会学角度而言,是对当今“上海人家”的解读和描述。是胡杨通过他的中画幅相机和传统的彩色负片,以精确的视点在数十分之一秒快门的凝视中,找到了一个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契合点。胡杨一边与上海人家的主人闲聊,一边紧张地注视可能发生的一切。有时候他会出奇不意地按下快门,有时候却会循循善诱上海人家的主人进入最为默契的瞬间。他想在这些画面中讲述尽可能精彩的故事——哪怕是一处家居的细节,或是一抹散乱的光影,都希望传递出更多的信息,为上海人家的最新版本,注入厚实的文化魅力。尽管他也明白,一张照片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瞬间,它不可能承载太多的道德文章——但是这样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尤其是画面中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细节一旦被主人的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动作串联起来之后,上海人的生活也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胡杨-上海人家,【瑞象视点】上海摄影人 |胡杨的《上海人家》,上海摄影,胡杨,上海人,视点,摄影,人家,照片,摄影师,摄影家,主人 胡杨-上海人家 2005年6月,《上海人家》一套100幅被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收藏,价格将近50万元人民币。至此,这组作品已被有关机构收藏了303幅。按说,《上海人家》并不属于在国际艺术品市场走势看好的当代影像艺术作品,为什么能以传统摄影作品的“身姿”,进入国外美术馆的法眼? 首先是作品的独特价值。拍摄时间长达14个月,先后走访近500个“上海人家”的胡杨一拿出这组作品,就受到各界好评。许多人拿《上海人家》与在平遥同场展出的荷兰摄影家罗伯特•凡•德•休斯特的《古马人家》、河南摄影家姜健的《主人》来类比,有媒体用“100年后的文献”来形容这些作品的价值。胡杨本人认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选题,摄影家只是一个记录者,照相机只是一个工具,《上海人家》的社会功能比艺术功能更大。”但周禹汶说,胡杨的作品拍摄于上海的特殊历史时期,照片里的许多人家如今已难以拍到,这些照片是对上海进行文献式记录的纪实作品,且是颇有潜力的摄影家胡杨个人摄影道路上的里程碑,从历史和艺术角度都会有研究价值,因而自然会受美术馆关注。 胡杨-上海人家,【瑞象视点】上海摄影人 |胡杨的《上海人家》,上海摄影,胡杨,上海人,视点,摄影,人家,照片,摄影师,摄影家,主人 胡杨-上海人家 第二是正确的代理途径。胡杨于2005年在香格纳画廊展出《上海人家》后,展品就被香格纳画廊选中并独家代理。这家瑞士人创办的上海首家画廊是杨福东、蔡国强等当代艺术家影像作品的代理商,也是汤国等摄影师中国传统题材作品的代理商。香格纳画廊不断推荐,并通过电子邮件反复交流,才让有固定收藏基金的昆士兰美术馆对《上海人家》发生兴趣,派该馆收藏部主任前来审查作品,后经美术馆董事会审批,才确定收藏意向。 第三是严格的市场规范。国际艺术品市场对于摄影作品的准入有着严格的规范,由于摄影作品可复制的特殊性,因而艺术品市场对每个底片的制作数量等有着严格规定。据介绍,胡杨这100幅《上海人家》每幅均限量制作8张,且一半以上要整套被收藏。因为看中了这些作品整体的价值,昆士兰美术馆才愿付出6万美元(约合4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收藏。 胡杨-上海人家,【瑞象视点】上海摄影人 |胡杨的《上海人家》,上海摄影,胡杨,上海人,视点,摄影,人家,照片,摄影师,摄影家,主人 胡杨-上海人家 后来,胡杨去了加拿大,很快就申请到了政府的艺术创作基金,摄影的步伐一直也没有停留。比如,他在加拿大的《爱情》专题是采访拍摄居住在加拿大的世界各族裔人,前些日子由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和胡杨工作室合作主办的这一主题的摄影展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作者自述: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接触了不少上海摄影人,他们在上海摄影界或纵横开拓,或默默耕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为他们写过一些或长或短的文字。这个专栏主要以目前依旧活跃的摄影人为主,兼及老一代的上海摄影名家,结合人与作品,为上海摄影的明天留下一些空谷回音而已! 林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摄影专业硕士生导师。已出版摄影理论和技术专著以及画册100多本,发表摄影文章数十万字。曾获得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评论文章二等奖。 |